更多

    【Market Trend】善用3D打印技術 簡化製造業供應鏈

    作者:UPS 香港及澳門區董事總經理趙莉
    3D 打印技術日新月異,使用越趨普及,是產品製造過程的重要一環。不論企業是要開發原型,又或創造按需定製產品,現在是時候考慮引進 3D 打印技術。
    3D 打印市場的規模預計將從 2015 年的 52 億美元急增至 2021 年的 265 億美元。3D 打印行業權威報告《Wohlers Report》的資料亦顯示,即使全球製造業只有 5% 採用,估計每年的市場規模亦高達 6,400億美元。全球而言,約有七成企業擁有使用 3D 打印技術的實際經驗。而在亞太區,使用這種技術的企業只佔 27%,這顯示 3D 打印技術在亞洲的發展空間非常龐大。與此同時,預期從現時直至 2020 年,大中華區以及亞太區內的新興和成熟市場的 3D 打印機出貨量將大幅增加,市場增長強勁。
    在亞洲區,中國、香港及新加坡等地的不少企業高層行政人員及 IT 決策者亦已計畫引進兩種或以上的顛覆性技術,藉此加快數碼轉型步伐,以提升公司競爭力。國際通訊企業 NTT Communications 一項深入研究的結果顯示,在引進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智能機械人及 3D 打印等技術上,亞洲企業雖然較為落後,但亦表明有意於未來 12 個月採用當中至少一種技術。
    毫無疑問,亞洲企業明白到 3D 打印這類新技術將是公司業務的成敗關鍵。正因此技術將繼續顛覆並重新定義企業的營運方式,企業負責人實有需要掌握如何能夠善用這種技術,以促進業務增長。

    整合 3D 打印技術後,中小企業再毋須受制於「最少訂單量」的要求,能以較少資金展開生產工序。
    整合 3D 打印技術後,中小企業再毋須受制於「最少訂單量」的要求,能以較少資金展開生產工序。

    善用或增勝算

    3D 打印技術一旦無縫整合至製造企業的供應鏈,便能以更快捷、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來生產商品,革新製造業的面貌。整合 3D 打印技術後,中小企業再毋須受制於「最少訂單量」的要求,而能以較少資金展開生產工序。至於較大型的跨國企業則可按需開發產品,以減少不必要的零件庫存量。
    最重要的是此技術可把大規模製造轉化為定製形式,縮短產品推出市場所需的時間,令產品製造更加靈活、適應力更強。隨著 3D 打印技術讓按需製造模式應運而生,企業可以採用分散式供應鏈,在較接近消費點的位置生產較少量產品,令供求情況更為平衡。
    已把 3D 打印技術套用至製造流程優化工具的企業能受惠於其重大效益。舉例來說,一間中型的汽車引擎控制系統生產商透過 3D 打印,把製作原型所需時間從過往的 16 個星期,大幅減少至一星期以內。同樣,一間大型的消費電子產品生產商透過這技術將驗證設計所需的時間從一星期大減至一天。
    隨著企業明白到運用 3D 打印技術生產零件的優點所在,製造業即將出現重大變革。專為製造特定零件或產品而設計的工業機器將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將是體積較小、速度較快的 3D 打印機,能以更低成本、更少時間而製造出眾多不同物品。
    3D 打印市場的增長潛力顯然相當驚人,而隨著這技術不斷進步,企業如能善加運用並妥善整合至日常業務當中,將可獲享更多機遇。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