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Redmonkey Mind】電動車突破樽頸

    電動車有環保概念,當概念還停留在概念階段,少部分用家還可撐起某些具競爭性的優質公司,但無法支持整個行業。

    因市場存在憧憬,其他仍在燒錢階段的公司,要靠股票或風險資金融資。若要整個行業繼續存活,優質公司要變得強大,概念便需脫離憧憬階段,變成事實,出現更多付費用家,達到規模效應時,就有足夠資金改進技術、降低成本,吸引更多用家,形成良性循環。

    滿足虛榮感
    電動車發展仍處於樽頸,有些電動車有限速問題,甚至不能走在高速公路上。但最嚴重的問題還是充電一次可走的路程,是否足夠車主需要?充電又需要多少時間?還有,電池耗盡時能否隨時找到充電設備?

    電動車車主的犧牲,要由其他方面填補,相信純為保護環境的人不多。Tesla 在這方面做得算成功,一方面提升電動車的功能,另一方面向型格路線發展,令成為該品牌的車主讓人仰慕。

    近月,油價從高位急跌,市場擔心潛在車主因買入 Tesla 電動車的經濟效益減低而影響銷情,該公司股價從去年歷史高位下跌約四分之一。但我認為,短期的銷量應沒太大影響,因不少買家財力雄厚,不會計較因油價引起的所謂經濟效益。他們之所以要成為Tesla車主,有的為正面形象、有些只是附庸風雅一番,滿足人無我有的虛榮感。

    建立良性生態環境
    不過,Tesla 要持續發展成為大型汽車企業,大幅增加潛在買家的數量,便需要突破樽頸。除了要計畫開放電池技術,令整個電動車市場製造成本下降,調低車價擴大規模,進入良性循環外,亦要致力做好充電設備的供應鍵,令車主需要為電動車充電時,猶如現在找油站般方便。

    相對 Tesla 創辦人 Elon Musk 的願景、計畫及執行力,中國企業比亞迪(1211)的王傳福確是比下去。為甚麼當年巴菲特投資的是比亞迪,而非 Tesla?當然,答案還需時定奪,但至今回報已明顯差一大截。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並沒持有上述股票。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