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 Plug Media Service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1]
msi
消費
【場料】最抵買 RTX 40 Notebook 12 代 intel 配 4050 又得唔得
移動型的 intel 13 代 CPU 以及 NVIDIA GeForce RTX 40 系列 GPU 推出後,相信不少用家都會考慮這個全新的配搭。畢竟要花錢買新機自然都會選擇一部採用最新硬件規格的 Notebook。不過,若果你預算不多,但又一想一嘗 RTX 40 系列的 DLSS3.0 的話,其實每次新 GPU 推出時都會有一批採用上代 CPU 的主機面世。
DIY 硬件
B760 戰斧現身 MSI MAG B760 TOMAHAWK WIFI DDR5
Intel B760 晶片為 13 代處理器用家提供更提彈性平台組裝方案,MSI 的 MAG B760 TOMHAWK WIFI DDR5 屬同系列項級型號,更好配搭新一代 DDR5 記憶體發揮 13 代處理器效能,並有充裕 M.2 儲存介面可供使用。
筆記簿電腦
MSI 13 代筆電抵港 新規電競.商務機種注目
MSI 早前於 CES 2023 發表 13 代 Intel 平台全系列筆電,近日起陸續在港推出,當中有注目的全新半透 Cybrog 入門級電競型號,以至內容創作、商務 EVO 平台機款等,配合新一代 NVIDIA RTX 40 系列 GPU,提供更佳流動平台體驗。
消費
【場料】MSI 殺入 Router 界 首推 Wi-Fi 6e 6600Mbps 三頻 Router
近多年或者用家可以沒電腦,但是手機平板就絕不會缺席。因此,對於推出開電腦硬件的品牌近年都陸續擴展其產品線。今年一月,MSI 就正式進軍 Router 市場,是繼 ASUS、ASROCK 之後第三間板廠推出 Router,而且一推出已經是擁有目前市場上最新的 Wi-Fi 6e 型號。
家居網絡
踩過界首作!MSI RadiX AXE6600 路由器登場
MSI 正式殺入網絡產品市場,今日一口氣發布三款新產品,當中最矚目的是旗艦型號 RadiX AXE6600 電競路由器,用上熱導管散熱器之餘,更為天線加入 RGB 燈效。
消費
【場料】效能型、移動型現身!MSI intel 13th Notebook 率先殺到
Intel 13 代 Notebook CPU 上個月發佈後相信不少人都會當一下「等等黨」,而搭載新 U 的機款亦在上星期正式推出。不過首現身的型號又是 MSI,當中就分別有 P 及 H 型的移動型處理器。
消費
【場料】12 代 Gaming 筆電也出清 MSI 萬元內玩 i7 + 3060
隨著之前 CES 公佈 Intel 13 代新款 Laptop CPU 之後,不少品牌都相繼減價出清舊型號。當中作為 Gaming Notebook 大廠的 MSI 近期就將入門型號的 KATANA GF66 12UEOK 減至 $8,499。
消費
【場料】2.5”、M.2 快慢都有 MSI SSD 一月勁減 2T $800 有找
近期不少品牌的 SSD 都有落價,不論是升級 PS5 或是電腦儲存都各有選擇。而除了兩個台灣平價品牌發功之外,近日連 MSI 都加入戰團。當中 SSD 由 2.5” 的 SATA 到最快的 PCIe 4.0 NVMe M.2 都有。其中最搶眼就莫過於 M371 這款 PCIe 3.0 型號,由於為 QLC 亦沒有 DRAM Cache,所以速度只有 2,000MB/s 讀取及 1,600MB/s 寫入,不過價錢僅 $749,應該屬目前場內少數低於 $800 的 2TB SSD。
消費
【場料】新 U 將至隔代出清 MSI 輕身文書機劈至 $2,999
CES 2023 有不少新產品發佈,除了 Intel 13 代的 檯機 CPU 發佈外,同時亦公佈了 Notebook 的 13 代 CPU。因此,舊 Notebook 減價潮也意味打響了,而一馬當先的就有 MSI Modern 14 B11MOU-i3,此款 14 吋機型就採用 FHD 螢幕,CPU 則用到 Intel 11 代 2 核 4 線的 i3-1115G4,同時有 8G 3200MHz DDR4 及 512GB PCIe 3.0 x4 SSD。
筆記簿電腦
【CES 2023】MSI 遊戲筆電晒冷 RTX 40.13 代 Core 加持
CES 2023 期間發表 Intel 13 代 Core 流動處理器,加上 GF RTX 40 流動版,組成新一代強效流動平台,MSI 亦為旗下遊戲筆電作出更新,全系列十多款機種配合新平台再有改進,亦有半透外殼 Cyborg 入門級遊戲筆電系列。
最新文章
Google 開放 Bard 試用 英美用戶率先排隊候補
近期 A.I. 紅到不得了,競爭也很劇烈,Google 也找來 Bard 迎戰,並於日前正式開放供試用,主要是希望透過用戶測試功能,讓正式推出時有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