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資安.私隱

    不當使用 AI 洩露個人資料 私隱公署發布《人工智能:個人資料保障模範框架》

    人工智能 AI 在這幾年爆發性發展和普及,不過如果使用不當,也可能會導致公司資料以至個人資料外洩。私隱專員公署昨日就發布了《人工智能 (AI): 個人資料保障模範框架》(《模範框架》),以協助企業在顧及個人私隱資料下善用 AI 帶來的好處。

    企業遭勒索軟件攻擊 1/3 白付贖金、43% 數據無法復原

    勒索軟件仍然是企業面臨的持續威脅,亦是導致 IT 中斷和停機的首要原因。根據《 Veeam 2024 年勒索軟件趨勢報告》,在網絡攻擊期間,有 41% 企業的數據受到損害,其中僅 57% 受損數據得到復原,令企業面臨數據丟失風險和嚴重影響業務。更糟糕的是,企業支付贖金也不能確保數據復原,有高達 81% 受訪企業支付贖金以結束網絡攻擊並復原數據,惟當中仍有三分之一的企業無法成功復原。

    建築設計商 Arup 證實 香港員工墮 Deepfake 陷阱損失近 2 億港元

    特區政府執法人員今年 2 月公布本港首宗 Deepfake 騙案,假扮英國總公司財務總監,誘使香港員工轉帳近 2 億港元去騙徒戶口。近日英國著名建築設計公司奧雅納(Arup)回覆《CNN》查詢,證實是該案的受害者,案件發生在今年 1 月。

    中文拼音輸入鍵盤 App 幾乎全有漏洞 十億使用者受影響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 Citizen Lab 團隊上月發表研究報告,分析九家常見雲端拼音輸入鍵盤的安全性,發現九家廠商中有八家輸入法軟件都存在嚴重漏洞,可以讓惡意分子截取到用戶的輸入內容。研究人員除了呼籲用戶立即更新輸入法和作業系統外,還建議用戶停止使用任何輸入法提供的雲端建議功能,改為使用完全離線的輸入法,以避免資料外洩。

    洩露資料、升格權限、竄改資料 NVIDIA ChatRTX 發現漏洞

    2 月時 NVIDIA 推出了一個示範軟件《NVIDIA ChatRTX》(當時稱為 Chat with RTX),讓用戶可以利用家中電腦的 RTX 顯示卡來運行大型語言模型,以自行提供的資料來用 AI 作整𢑥等工作。不過日前 NVIDIA 就公布在該軟件發現漏洞,建議用戶升級至版本 0.3,同時可享用更多新模型的功能。

    登入系統失效居民資料任人睇 機電署 14 圍封強檢大廈資料外洩

    據港台報道,機電署正跟進一宗網上伺服器平台系統安全事故,涉及 2022 年3 月至 7 月期間,機電署為應對新冠疫情而對 14 幢大廈進行圍封強檢時所收集的 17,000 名居民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聯絡電話、身份證號碼和住址等敏感個人資料。

    VPN 加徽章選擇有根據 Google 2023 年堵截 2 萬多惡意應用

    手機程式暗藏惡意軟件時有所聞,應用商店的審查作為第一道屏障非常重要。Google 公布 2023 年度堵截惡意應用程式和帳戶的報告,表示去年成功阻止了 2.28 萬個違反政策的應用程式在 Google Play 上發布,封鎖共 33 萬 3 千個涉及惡意軟件和重複嚴重違反政策行為的惡意帳戶。Google Play 又加入新的標籤功能,標示已經完成獨立安全審查的 VPN 應用,令用戶更加選擇 VPN 軟件更有根據。

    拖得就拖 Google Chrome 再押後廢止第三方 Cookie

    反追蹤保私隱雖然是潮流趨勢,不過身為最大廣告網絡的 Google 要在旗下的瀏覽器實行廢止用來追蹤用戶跨網行為的第三方 Cookie 就舉步為艱。Google 最新公布,原定在今年中完成 Chrome 廢止第三方 Cookie 的計劃又要再押後。

    思科新安全架構 Hypershield AI 推動全方位保護數據

    思科( Cisco )推出新安全架構 Hypershield,表明可保護數據中心、雲端、人工智能及其他現代工作負荷,是該公司以人工智能驅動的統一跨域安全平台安全雲端( Security Cloud )的組成部分,預計於今年 8 月正式推出。

    Biz.IT

    代購平台 Everuts 用 AWS 基建應付用戶增長 探索 AI 技術改進用戶體驗

    HKTV 近年開設代購平台 Everuts,連接消費者至全世界代購員。平台由 HKTV 子公司 Offbeat Technology 營運,採用 AWS 基建應付快速增長的業務。該公司下一步將利用 AI 功能加強用戶體驗,例如識別圖片協助自動化標籤分類,更容易配對代購員。

    STEM

    Sony Upcycling X STEM 環保科技創作計劃 工作坊傳授「升級再造」概念

    Sony 一向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避免製造包裝廢料,減少塑膠使用,邁向「走向環境零負荷」的環保目標。而近年當中不少產品已開始運用原始混合材料製成的包裝物料,回收而來的環保包裝,更可與科技及 STEM 結合,利用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將產品包裝賦與第二生命成全新用途物品,為環保多出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