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kaWing

    從事科技教育報導逾十年,見證香港電子學習及STEM的興起和轉變。

    師生多角度學習 AI

    無論環境如何轉變,學習仍可持續不斷。校網在九龍城區但學校位於九龍塘牛津道的何明華會督銀禧中學致力發展 STEM 教學之外,近年亦開始展開各類型的 AI 課程,今次就由該校教師團隊分享科技教育的培育心得。

    直升本地大學 一條龍 IT 教育課程

    「一條龍」的理念是讓有相同辦學理念的中、小學合作,令學生於受教育的過程中能有機會一氣呵成,減少面對抽籤或篩選過程。近年有機構使用相類似的理念,但過程不只是中、小學連結,而是中、大學的IT教育課程連繫,打造IT一條龍課程。

    小學生快樂摘星學音樂 

    音樂、信仰和科技似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但隨著科技發展,現今世代有小學將三者串連成摘星模式的趣味 App 作教育方式。將軍澳循道衛理小學(下稱將循小)著重由學生興趣引發學習,故此當音樂教師團隊注意到學生喜愛平板學習,遂發展運用 App 推動音樂普及教育。

    童創智能回收箱機械人

    疫情期間有人覺得生活處處受到妨礙,步履艱難,但也有學生卻能如常學習之外,參加了以環保為主題的比賽獲得獎項,得獎作品是一款智能回收箱機械人,外型醒目有趣,也運用了智能技術,本刊遂邀請該校師生分享學習經歷。

    自主學習超越標桿

    近年教育界經常提出自主 ( Autonomy ) 口號,但此點知易行難,要孕育至此成果並不容易,畢竟這是一種心態及行為,非可經由操練的方式達成。今次於採訪學校的過程中,有學生不經意間自行將「自主」學習成果充份展示,而筆者的採訪感受是,學生能掌握所學輕易超越標桿,以下就交由該校學生分享自主學習的特色。

    營造學習空間 育成學生自主能力

    早前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愛蝶灣)的四位同學為我們分享了自主學習的心得,而四位同學亦充份表現出「自主」的優點,就是能按同學自身的步伐學習,從而建立出更大的自信。「自主」可以是個人天生的特質,但近年有教育研究顯示,「自主」其實是可以栽培出來,而該校的教育團隊將學生自主學習的種籽播下,卻謙虛地指出這只是初見成果。

    老師新角色 Learning Designer

    疫情未完,學界變化甚大,由最初學校直接停課,至疫情初期的視像教學、分階段復課等措施不斷演變。現時教師在線上或混合式教學中加入互動元素,而今次 《PCM》 邀請了一位小學教師分享心得,他既成功轉型為 Learning Designer ,亦於疫下發展出有效且省時省力的互動教學模式,適用於未來教學。

    中學實驗室  助學生發展 AI 專長

    不少中學課室陸續有結合 AI 元素的配置,但實務上能取得國際企業 Microsoft 認證的,則有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該校教學團隊合力設置此課室,除了軟硬件設備外,更重要是該校教師已取得 Microsoft AI-900 人工智能國際認證 (簡稱AI900 認證),未來亦期望該校學生取得相同的證書。

    中學生共享創意殿堂 

    創意是一種思維模式,當人們能運用思考, 打破舊有的模式, 新鮮感就算不完全有用,始終總會叫人眼前一亮,甚至帶來改變。只是創意不容易培育,有擔任各類型比較的教育工作者更發現,很多問題和解決方案持續循環出現,到底如何能真正有效培養創意?

    中學生 15 分鐘製 AI 程式

    香港早於 2018 年已有教育機構陸續推動 AI 課程,香港教育城及萬鈞伯裘書院均是首批推動者之一。早前兩間機構邀請 《PCM 》 參觀萬鈞伯裘書院多位學生分享該校 AI 學習的成果,而香港教育城亦於當日公告推行一個跨中小學的 AI 計劃。

    最新文章

    Google 發現假冒 ChatGPT 插件 會竊取用戶 Facebook 帳戶

    最近 Google 發現有人抄襲了著名 Chrome 瀏覽器插件 ChatGPT for Google,雖然這假冒的 ChatGPT for Google 同樣會有 ChatGPT 功能,但用戶在使用該插件的時候,有機會被竊取 Facebook 用戶 Cookie,黑客可以藉此使用用戶身份登入 Facebook 帳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