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I 是否變成科技潮語

    方 保僑
    方 保僑
    於 IT 及電子消費品市場工作超過二十年,創辦多個業界組職及為多個非營利機構擔任委員及提供專業意見。

    上月底,我剛出席完在西班牙巴塞隆拿舉行的世界通訊大會 MWC 24,在會場內觀看了幾天,發現一個很特別的現象,以往在這全球最大的通訊展覽內經常會看見一些新的通訊科技,但今年卻除了幾部新的智能手機展出外(大部分都在 MWC 24 前已經發佈),會場內甚少提及有什麼新科技突破,例如很少展覽商提及 5.5G(更莫說是 6G),或者是物聯網( IoT )科技等,反而因為近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大熱,很多展館都註明 AI(業界都籠統將生成式人工智能稱作 AI ),但當你細心觀察,會好奇這些產品是否真的包含 AI 技術的成份,到底 AI 是否已經變成了科技界的潮語(Buzzword)?

    90 年代,在互聯網開始普及的時候,就陸續出現不同的科技潮語,當時互聯網本身已經是一個科技潮語,任何產品只要與互聯網扯上關係,都會變得大熱。另外一個科技潮語就是雲端計算( Cloud Computing),最初只是方便用家將資料儲存在數據中心,不需將過多資料儲存在自己的電腦,後來當互聯網頻寬加大的時候,就發展到其他程式也在雲端運算,在任何上網裝置都能使用。所以當時一些很簡單的程式,能夠在雲端運算,都會變得很火熱。

    這麼多年來,科技界的潮語真是數之不盡,例如近年加密貨幣大熱的時候,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就隨處可見,在新冠疫情中 NFT 更是炙手可熱,不過現時 NFT 的熱潮大幅冷卻。十多年前,社交媒體出現的時候,因為互動的元素,大家也經常會談及 Web2.0,正好近年因為加密貨幣及 NFT 的浪潮,大家搬出了 Web3.0,大大小小的相關研討會及展覽數之不盡,話題亦都非常多樣化。

    不過面對這些科技潮語,大家可能會趨之若鶩,但是我們需要細心觀察,究竟這些科技詞語背後的「真科技」,含金量到底有多高?還是只是「掛羊頭賣狗肉」,讓大家誤以為這些產品或者服務可以追上潮流,但實際卻與市面上一般的產品和服務類似?就以 AI 為例,近期很多科技產品或服務都以有 AI 功能為先,但是有幾多真正包括 AI 的成份,還是只是利用某些現成的 AI 服務,甚至可能只是一個第一代的聊天機械人,也可能會稱作 AI 助理?作為消費者或者企業採購者的你,需要小心選擇,避免誤中科技潮語的陷阱。

    最新影片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