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eKids

    立體打印變奏

    科技領域動人之處是不斷推陳出新,於立體打印技術方面變化亦不小,而且在疫情期間可謂大放異彩,例如很多有心人利用現有設備,自製 Mask 和醫療工具等。最近,有報道指立體打印在技術及物料方面再有更大進步,以下將介紹近期數個不同類別的發展,全都令小記留下深刻印象。

    學習新方法 玩 Sword Math Online 學數學

    對於大部分香港中學生,數學只是一堆數字和看不懂的符號。中學生不斷操練試卷,改善數學成績,以應付考試、測驗。但最近有兩位熱衷數學的教師,合作設計出一款 RPG 遊戲,讓中學生於遊戲中尋找學習的樂趣,並希望將其推廣開去。

    走出傳統框架 重視 STEM 學習經歷

    為達到有效學習,學界一般會按部就班,以傳統的進度階梯作框架來規劃課程。但世事多變,如此緊湊的課程遇上疫情,師生們如何追趕進度呢?其實,香港教育方式已不限於單一框架,有學校早在多年前開始嘗試其他出路,而且已見成效,若大家要嘗試及思考找出其他學習方式,可從本文找答案。

    後疫情時代 順勢轉用混合式學習

    疫情反覆,有醫生甚至直至現時香港面面對嚴峻的疫情。無論如何,疫情令世界改變不少,其中之一是網絡與現實結合得更緊密,這狀況在教育界尤其顯著。香港教育城(簡稱教城)行政總監鄭弼亮先生分享了他的見解,指出在後疫情時代,學界應趁機發展更有效率結合電子學習的混合式教學方法。

    增強子女學習 STEM 動機(下)

    今年學界推動 STEM 力量必然大幅提升,預計新學年會有更多學校投入。作為關心子女的家長,當然會關心如何與子女一起面對。此外,有家長已熟悉 STEM ,但苦無方法。筆者今期綜合網上教育者的八項觀點,介紹如何強化子女學習 STEM 動機。

    為環保出力 查詢最近的回收點

    昨日介紹了分類棄置,今日以輕鬆有趣的方式介紹另一個App,理解全港各區的廢物回收點,讓他們有機會為環保出力。

    學分類棄置 掉垃圾前的準備

    香港人口達720萬,每人棄置一件垃圾,就多了720 萬件垃圾,何況每人每日丟棄的垃圾豈止一件?保護環境是現代社會的重要課題,不論男女老幼,都可以出一分力。

    給古怪孩子援手

    早前分享過創傷經歷的影響,今次更深入講解一下創傷經歷對於我們腦部的影響及如何處理這種心理問題。

    避免成為知識奴隸

    古往今來,東西學者都探討人性的本質,提出不同教育方案,讓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人人安居樂業。中國先秦思想家和西方思想家,分別對人性各有深刻分析。

    當孩子遇上IOT

    如果你認同教育的存在,是為了讓孩子面對未來的話,你一定要讓孩子學習IOT。IOT是指Internet of things,亦即為物聯網。

    最新文章

    Google 發現假冒 ChatGPT 插件 會竊取用戶 Facebook 帳戶

    最近 Google 發現有人抄襲了著名 Chrome 瀏覽器插件 ChatGPT for Google,雖然這假冒的 ChatGPT for Google 同樣會有 ChatGPT 功能,但用戶在使用該插件的時候,有機會被竊取 Facebook 用戶 Cookie,黑客可以藉此使用用戶身份登入 Facebook 帳戶⋯⋯